實驗室分光光度計是物質中的分子和原子在入射光中吸收特定波長的光能,從而發(fā)生分子振動能級躍遷和電子能級躍遷的結果。由于各種材料不同的分子、原子和不同的分子空間結構,光能量的吸收,它不會是相同的結果,每個材料都有其*的、固定的吸收光譜曲線,根據(jù)一些特征吸收光譜波長的吸光度的歧視或確定材料的內(nèi)容,這是定性和定量的光度分析的基礎。分光光度分析是根據(jù)物質的吸收光譜研究其組成、結構和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
實驗室分光光度計的定量分析是基于朗伯-比爾定律。即物質在一定濃度下的吸光度與吸收介質的厚度成正比,其數(shù)學表達式如下:
Uv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復合光源鎢燈,通過步進電機驅動控制氘燈鏡M 1,反映出入射狹縫,手牽手在單色儀,光柵衍射的單色光通過聚焦,準直鏡M2融合通過出口狹縫,梁達到砍伐裝置時,在一段時間內(nèi)的光成為參考光路,另一段時間光傳輸成為樣本路徑。兩束光交替照亮檢測器(光電倍增管)。
實驗室分光光度計測試完成
取下托盤,擦拭樣品室,加入干燥劑,關閉樣品室蓋。關閉儀器電源,蓋上儀器防塵蓋。使用小杯后,立即用蒸餾水或有機溶液沖洗,并用柔軟干凈的紗布擦拭污漬。
實驗室分光光度計是用分光光度法對物質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儀器。通過測量光在特定波長或特定波長范圍內(nèi)的吸收,對該物質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常用的波長范圍為:(1)紫外區(qū)200 ~ 400nm,(2)可見光區(qū)400 ~ 760nm,(3)紅外區(qū)2.5 ~ 25m (4000cm<-1> ~ 400cm<-1>)。所用儀器有紫外分光光度計、可見光分光光度計(或比色計)、紅外分光光度計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為保證計量的精密度和準確度,所有儀器應按照國家計量檢定規(guī)程或本附錄的規(guī)定進行定期檢定和檢定。
實驗室分光光度計是利用分光光度法,通過測定被測物質在某一特定波長或某一波長的光的吸收情況,對該物質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實驗室分光光度計的基本原理是相似的。它們都使用一種可以產(chǎn)生多種波長的光源,并通過一系列分光光度計產(chǎn)生特定波長的光源。光源通過被測樣品后,部分光源被吸收。通過測量樣品的吸收值,經(jīng)計算可轉換為樣品的濃度。樣品的吸收值與樣品的濃度成正比。
分光光度計使用一種可以產(chǎn)生多種波長的光源。通過一系列分光光度儀,產(chǎn)生了特定波長的光源。光源通過被測樣品后,部分光源被吸收,計算出樣品的光吸收值,再將光吸收值轉化為樣品的濃度。樣品的吸收值與樣品的濃度成正比。
使用范圍
實驗室分光光度計任何具有芳香環(huán)或共軛雙鍵結構的有機化合物都可以根據(jù)特定吸收波長測定的吸光度進行藥物的鑒別、純度檢測和含量測定。
實驗室分光光度計使用注意事項
(1)空白溶液和測試產(chǎn)品溶液必須澄清,不得混濁。如遇渾濁,應提前過濾,將原濾液丟棄。
(2)除另有規(guī)定外,測試產(chǎn)品溶液應以溶劑瓶為空白對照,使用1cm石英吸收池進行測定。
(3)測試在規(guī)定的吸收峰波長2nm范圍內(nèi)的幾個點的吸光度,檢查測試產(chǎn)品的吸收峰波長位置是否正確。除另有規(guī)定外,吸收峰波長應在本品種規(guī)定波長2nm以內(nèi);否則,應考慮樣品的真實性、純度和儀器波長的準確性,并以zui吸附量較大的波長作為測量波長。
(4)一般測試溶液吸光度讀數(shù),誤差較小,在0.3 ~ 0.7之間。
(5)吸收池應選擇配對,否則會引入測量誤差。如果兩個吸收池在規(guī)定波長下的透過率差小于0.5%,則兩個吸收池匹配。如有必要,兩個吸收池之間的誤差應從終的zui測量中扣除。
光電倍增管檢測到的信號通過前置放大器和驅動卡傳輸?shù)轿C控制器。分光光度法是分析儀器中常用、有效的方法之一。幾乎每個分析實驗室都依賴于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分光光度法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1. 高靈敏度
由于大量新的色素的合成和應用研究取得可喜進展,先進元素測定的敏感性,尤其是multi-complex和各種表面活性劑的應用研究,許多元素的摩爾吸光系數(shù)增加從幾萬到幾十萬。
是有選擇性的
目前,只要控制好顯色條件,就可以用分光光度法測定鈷、鈾、鎳、銅、銀、鐵等元素。
3.精度高
對于普通分光光度法,其濃度測定的相對誤差在l ~ 3%范圍內(nèi)。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測定,誤差可減小到0。X %。
4. 適用濃度范圍廣
實驗室分光光度計可以從常數(shù)(1%-50%)鍺用微分法測定(10.8-10.6%)(預濃縮后)。
5. 成本低,操作簡單,運行速度快,應用范圍廣
該方法可用于紫外可見區(qū)吸收的各種無機和有機物的測定。到目前為止,除了少數(shù)放射性元素和惰性元素外,這種方法幾乎適用于周期表上的所有元素。光度法在上發(fā)表的分析論文中約占28%,在國內(nèi)發(fā)表的分析論文中約占33%。